廣州鮮易鮮物流有限公司為您提供冷鏈運輸的全方位優質服務!

加強產地冷庫建設 補齊物流體系短板 讓我國農產品冷鏈運輸不“斷鏈”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1-10-10
加強產地冷庫建設 補齊物流體系短板 讓我國農產品冷鏈運輸不“斷鏈”

圖片

近年來,隨著我國冷庫的大批建成,實現了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提升,產后損失率下降,提升了農產品產地商品化的處理能力,實現鮮活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問題。但我國肉類冷鏈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發達國家在90%以上,凸顯了當前中國商貿流通設施建設中的短板——冷鏈物流?;诖?,商務部將發力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補齊相關短板。


  產地冷庫成農產品“田間冰箱”


  “今年,獼猴桃的價格還不錯,大部分都賣了,只冷藏了幾千斤?!痹谒拇ㄊ∶忌绞泻檠趴h中保鎮農產品冷鏈項目現場,獼猴桃種植業主丁汝魁說道。2020年,為了規避獼猴桃大量上市后價格持續走低的風險,他把剩余的獼猴桃都貯藏在農產品冷庫內,過段時間再賣。桐升社區黨總支書記任愛君介紹,新鮮蔬果采摘后放入冷庫,可以大大延長保存期限,由此贏得錯峰時間,可有效調節蔬果的上市供應時間,從而賣出更好的價錢。同時,冷庫的建成還能帶動當地百姓就業。


  在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的恒大食品有限公司新廠區,高約6米的冷庫內冷風陣陣,網格袋包裝的新鮮白蒜成堆碼放在架子上?!澳壳靶聫S有26個冷庫,溫度控制在零下2.5度到零上3.5度,可儲存兩萬噸大蒜?!焙愦笫称酚邢薰靖笨傖樌f,有了冷庫,大蒜的保鮮期更長,不僅能延長銷售期、擴大銷售范圍,還有助于加工開發更多大蒜產品。


  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設施與裝備研究所副所長李鵬霞介紹,冷鏈是使農產品在預冷、分級、包裝、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始終處于必需的特定低溫環境下的特殊供應鏈系統的總稱?!袄滏準潜WC農產品營養品質和食品安全最基本的條件。如今,老百姓飲食的多元化和營養化,很大程度上是靠冷鏈建設的逐步提升來實現的?!崩铢i霞把農產品產地保鮮庫比作一個大的“冰箱”,產地商品化處理就類似家里根據農產品的特點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歸類、包裝存放。產地商品化處理是農產品進入冷鏈流通的“最初一公里”,做好這個環節,才能有效延長農產品保質期,進而解決農產品采后貯藏、保鮮、加工和流通的問題。


  “建庫不是目的,為用戶創造效益才是根本。要探索建設產地低溫配送中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形成以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為核心的產地冷藏保鮮服務網絡?!苯K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非說。


  冷庫的建成實現了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提升,產后損失率下降,提升了農產品產地商品化的處理能力,實現鮮活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三大因素制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我國肉類冷鏈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發達國家在90%以上?;诖?,商務部將發力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補齊相關短板。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表示,制約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數量較少且地區分布不均衡。具體來看,中國人均冷庫容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冷庫建設規模有待擴張;此外,東部沿海地區冷鏈水平較高,冷鏈網絡體系相對健全,中西部地區冷庫則較為短缺。二是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應對季節性變化的能力有限。因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生長周期,其上市季節性較強,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也面臨著在農產品成熟上市期高頻使用、在未采摘時出現閑置的情況。三是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整體看,中國冷鏈企業數量少,經營不規范,缺乏規?;?、專業化的冷鏈物流企業。行業粗放式發展導致冷鏈物流服務水平較低,“斷鏈”問題突出,運輸質量難以保證,損耗較大。


  “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起步相對較晚,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依然薄弱,冷庫建設難以滿足業務需求,冷鏈運輸設備占比不高,特別是‘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配套設施及服務不夠完善,預冷、包裝、配送等冷鏈能力欠缺?!碧K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直言。


  此外,付一夫表示,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標準不夠健全?!叭绠a品標準、設施設備標準、技術標準、流程標準、服務標準等不夠完善,總體上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導致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農產品損耗率較高,質量無法切實得到保障?!?/p>


  “補足短板需要加強田頭預冷設施投入,需要建立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中心,經過預處理和加工篩選后的產品更易流通進城,同時注重采用信息化技術統一集配各類冷藏設施,讓農民分享到更多更便宜的冷鏈服務?!苯K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樊寶洪表示,冷鏈是全產業鏈,是貫穿農產品生產、儲存、運輸到銷售的所有涉及溫度管控環節的體系化建設,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


  多方面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


  洪勇認為,各方應從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豐富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功能等方面補短板。


  洪勇進一步分析,一方面,可復制推廣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模式,加強建設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等鄉村新基建,利用互聯網平臺倒逼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落地,提升農產品可電商化水平。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實時監控冷鏈物流流通各環節,打通生產商、供應商、銷售商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壁壘,讓冷鏈物流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冷鏈物流各環節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冷鏈物流運行管理效率。此外,為滿足農戶產地加工處理的多元化需求,應推廣示范冷庫建設經驗,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增強冷庫的預冷、加工、包裝、配送等功能。


  付一夫亦表示,各方應合力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一是加快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對農產品冷鏈物流在組織、人員、信息化、設施設備以及作業環節因標準缺失而存在缺陷的問題加快解決。二是加強冷鏈物流體系信息化轉型,以專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信息,提高整體效率,實現冷鏈運輸管理透明化、一體化。


  業內人士表示,聚焦農產品流通“最初一公里”,需要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產地現有常溫倉儲設施改造或就近新建產后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開展分揀、包裝等流通加工業務,相應的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需要配套建設。從方向上看,我國農副產品生產需要打破小農經濟的桎梏,借助科技發展,逐步走向工業化,實現大農業、大流通。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中文字幕第二页精品一区|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