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凌晨,全國數百萬用戶的美團優選小程序同時彈出同一則通知:“由于業務局部調整,您所在的區域自6月23日起將暫停接單?!边@則僅有兩行字的通告,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曾覆蓋2000余市縣、承載美團“零售夢想”的社區團購業務,在一夜之間關停全國18省業務,僅保留廣東、浙江等零星區域運營。
全國性業務停擺:自6月23日起,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江蘇等十余省市用戶均無法下單,APP商品頁面統一顯示“運力不足,暫停銷售”。僅廣東省內廣州、深圳及浙江部分區域維持運轉,撤退范圍高達全國業務的90%。 產業鏈瞬間癱瘓:供應商在22日確認訂單后,23日凌晨突收終止合作函;倉庫司機茫然停運;更有重慶員工“試崗第一天拎包上班就倒閉”。最被動的是團長群體——常州團長清晨發現系統停用,河北團長六年積累的3000熟客瞬間蒸發,四川團長痛訴“投了十幾萬元,說關就關”,押金退還與收入結算陷入困局。 早有伏筆的收縮路徑:這場撤退并非突發。2022年4月西北四?。ǜ拭C、青海、寧夏、新疆)率先關停;2023年山西、內蒙古業務消失;2024年東三省倉庫陸續關閉。持續三年的收縮浪潮,最終在2025年6月完成“收官之作”。 1. 千億虧損的資本黑洞 美團財報揭開了殘酷真相:2019-2023年新業務累計虧損1045億元,其中美團優選2021年單年虧損384億元(相當于兩個A股上市公司市值)。盡管2024年虧損收窄至73億元,但持續輸血已超出資本容忍極限。 2. 反人性的時效悖論 計劃性消費削弱便利性:當補貼停止,用戶迅速流向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 中老年用戶被直播電商分流:團長坦言訂單量從單日400件暴跌至不足百件; 低效區域成拖累:西北地區單倉日均件量不足10萬,消耗20%以上運營成本,物流成本是廣東三倍。 3. 團長模式的成本反噬 傭金成本高企:平臺需支付訂單金額10%-15%的傭金; 管理復雜度劇增:90萬團長衍生出培訓、糾紛、刷單等管理成本; 與自提點爭利:美團自建提貨點后,團長從“合作伙伴”淪為“成本負擔”。 美團在宣布優選撤退的同日,高調發布即時零售戰略升級計劃: 小象超市:更名自“美團買菜”,前置倉升級至800-1000㎡大倉,單倉SKU達6000種,覆蓋所有一二線城市,農產品直采覆蓋200個農產區,生鮮占比壓至50%以下; 美團閃購:復用600萬外賣騎手網絡,聯合百萬實體店推出“家電半日送裝”,3C家電、酒水等高毛利品類成交額激增; 模式本質變革:從“燒錢換規?!鞭D向“高客單價+高復購率”,通過“象優選”“象大廚”等自有品牌(GMV占比超50%)實現盈利。 數據印證趨勢: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突破6500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2萬億元。美團閃購2024年GMV近3000億,小象超市GMV近300億,即時零售的盈利能力已被驗證。 寡頭壟斷隱憂:美團優選退場后,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以44%市場份額一家獨大,消費者擔憂“沒有競爭恐將漲價”;區域性平臺興盛優選固守17%份額,聚焦湖南等高密度區域。 冷鏈技術升級加速:行業生鮮損耗率從30%降至8%以下,自動化分揀倉占比超50%,AI動態定價普及,技術替代補貼成為核心競爭力。 團長轉型潮開啟:90萬團長中部分轉向地方平臺(如小虎嗨批、百年焦溪),部分承接即時零售末端配送,更多則押注“社區服務站”模式,探索團購+快遞代收+社區服務新路徑。 警惕資本無序擴張 區域密度決定生存 就業轉型亟需引導 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當江蘇城中村的美團優選團長陳姨,還在細心擦拭最后一批商品標簽時,上海消費者已收到小象超市冷鏈車送達的冰鮮三文魚——從“明日達”到“半小時達”的躍遷,不僅是物流效率的升級,更是零售邏輯的重構。 這場千億資本書寫的商業教訓終將沉淀為行業共識:所有生鮮零售的終點,不是流量與補貼的狂歡,而是對人間煙火的真誠成全。當冷鏈物流車駛向更輕靈高效的未來,留下的車轍里,仍回響著數百萬團長和消費者共同譜寫的消費變遷史。
“今日下單、明日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在疫情后顯露出本質缺陷:
曾被視為“社區觸手”的團長體系,最終成為壓垮模式的稻草:
社區團購五年燒錢大戰印證:靠補貼改變消費習慣不可持續。監管層2020年出臺“九不得”新規叫停低價傾銷,引導企業回歸商業本質——優化供應鏈比價格戰更有生命力。
美團在西北地區倉配成本是廣東三倍,但訂單密度不足十分之一。區域性企業反而找到生存縫隙:興盛優選在湖南門店密度超80%,實現區域性盈利。這提示政策制定需考慮區域經濟差異性,避免“全國一盤棋”的粗放發展。
90萬團長、5萬從業者面臨再就業。美團承諾“正式員工不裁員”,但非正式工安置懸而未決。建議建立平臺經濟就業過渡機制,將團長資源轉化為即時零售配送節點或社區服務觸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