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品供應鏈行業在不斷發展。技術的飛速進步、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演變以及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共同塑造了這一行業的新格局。2024年,一系列新趨勢的涌現,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的脈動,也為行業參與者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日前,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提出健全農產品供應鏈。完善農產品集散網絡。依托農產品產地、銷地和集散地,培育一批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冷藏保鮮、加工配送、交易結算等設施設備,鼓勵線上線下融合、集團化發展,增強農產品集散和區域輻射能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改造區域冷鏈物流基地,整合加工、分撥、低溫配送等功能,加強冷鏈物流干支銜接。發展生鮮電商、連鎖菜店,完善城市分撥倉、社區前置倉等冷鏈設施,提高同城配送能力。
根據《關于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凍品供應鏈企業應加強冷鏈流通基礎設施的改造與升級。具體措施包括建設公共冷庫、中央廚房等設施,加快綠色、高效、低碳冷藏設施的應用。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提高冷鏈物流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流通主渠道的冷鏈服務能力。
提高冷鏈物流配送效率
凍品在流通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粗放的大經銷商模式,多層級流通,生產廠家的銷售主要依靠批發商,卻很少直接接觸終端客戶。在供需的時候,兩端數量多不集中,供需也并沒有匹配。凍品的交易方式主要以線下交易為主,信息化水平較低。凍品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打通流通環節是產業升級的主要方向,而供應鏈進場都是以區域自營式進行,其主要因素是受食材采購行為本身的計劃性和信任基礎等確定。在凍品行業能否出現行業巨頭,其主要取決于是否占領終端市場。在客戶群體上,大部分都是選擇了中小客戶,其中包括中小餐飲店,社區便利店,菜市場,其中中小餐飲店占80%左右,這些客戶群體特點,采購量較小,分布較零散,存貨周期較短。
企業應改擴建冷鏈集配中心和低溫配送中心,集成流通加工、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等功能,提高冷鏈干線與支線銜接效率。推廣可循環標準化周轉箱,促進冷鏈物流各環節有序銜接。這將有助于提升整體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完善零售終端冷鏈環境
在城市供應鏈末端,企業應支持連鎖商超、農貿市場等流通企業完善終端冷鏈物流設施,增強冷藏保鮮服務能力。推動建設改造前置倉等末端冷鏈配送站點,鼓勵配備移動冷庫(冷箱)等產品,提高冷鏈物流終端配送效率。這將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增強企業的市場吸引力。
在銷售終端,產品的陳列和展示至關重要。合理的布局和醒目的標識,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銷售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服務。
利用數字化技術
凍品供應鏈企業應積極擁抱數字化,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和平臺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庫存管理,預測市場需求,實現精準營銷,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
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企業可以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幫助上下游企業解決資金問題。通過供應鏈金融,企業不僅可以增加用戶粘性,還可以提高整體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競爭力。例如,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提升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優化產品結構與服務
依據市場需求,凍品供應鏈企業應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品質的服務。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如快速配送、售后服務等,增強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相對于產品多而全的情況下,選擇專注細分行業凍品,既可以有效的把控貨源,也可以提供全程冷鏈物流保證食品質量。
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統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程可追溯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如RFID、二維碼等,實現產品信息的實時追蹤和記錄。這將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關注政策動向,積極申請支持
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和地方政府關于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動向,積極申請相關的財政補助和政策支持。通過政策支持,企業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發展速度。例如,申請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助、冷鏈物流運營補貼等,利用政策紅利,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企業也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