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對于廣大實體企業來說,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將迎來實質性利好。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11月28日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劃定“路線圖”。冷鏈物流在全社會物流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那么冷鏈物流領域的物流成本該怎么降呢?
01 冷鏈領域降本不能走入的誤區
一提到降本,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要降低物流服務的價格。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冷鏈物流服務包含倉儲、運輸、配送很多模塊,不同模塊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冷鏈領域的降本,絕不是降低服務的價格這個簡單。并且這次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會議上上明確了三個“不是”:
一、不是簡單降低運輸成本;
二、不是壓縮物流企業的合理利潤;
三、不是要影響物流從業人員的收入;
而是要從整體著眼,系統把握物流各要素的聯系,本著效率優先,減少浪費,設計先行,重點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重點領域產業的供應鏈融合發展。
02 要將降本與增效結合起來一起看
近幾年冷鏈物流的硬件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無論是以冷庫為代表的冷鏈基礎設施,還是各類冷鏈車輛的投入,可謂是如火如荼。但大都是圍繞著一個區域,單一產業進行規劃建設的,存在著功能結構單一,與當地的核心優勢產業融合度差,甚至存在缺乏調研,重復建設的情況,造成冷庫資源大量閑置,資源嚴重浪費,令人痛心。
以冷庫為例,降本就是要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將環境、產業、人工、設備等要素進行有機結合,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價值。以冷庫的用能為例,一個冷庫的用電成本要占冷庫整體運營成本的20-30%。如果通過專業的設計安裝以及后期科學的運維管理,用電成本降低5-10%是很輕松的事情。這就是在不降低運維水平的情況下,通過科學的設計和管理,創造的價值。
03 要進一步發揮樞紐(冷鏈骨干網絡)的集聚效應
自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分4批將86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納入重點建設名單,覆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是國家布局建設、面向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群建設的重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是國家骨干冷鏈物流設施網上的重要節點。
但是從已經發布的名單情況來看,部分地區存在當地依托的特色產業不鮮明,冷鏈設施與當地的優勢產業融合度不高,冷鏈設施管理水平低,價值難以發揮等問題,使得冷鏈骨干網絡的集聚效應難以有效發揮起來。因此,作為國家下大力氣推動構建的冷鏈物流基地網絡,要下大力氣抓實,建好。首先,積極推動與當地優勢產業的聚集融合,發揮骨干冷鏈網絡基地服務本地優勢產業的價值,尤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食品制造企業,連鎖餐飲的中央廚房,服務本地生活的商超連鎖企業的配送中心,要從政策上鼓勵其向當地的冷鏈網絡基地靠近。其次,冷鏈網絡基地之間要通過商流帶動,區域協同,引導物流企業搭建物流通道,形成“基地+通道+網絡”的服務格局。第三,要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冷鏈關聯產業,厚植冷鏈成長的產業沃土。
04 要注重產業融合,多種運輸方式融通,發揮比較優勢
冷鏈物流服務的對象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既有原產地的農產品運輸,也有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冷鏈產品加工制造企業,還有抖音直播帶貨的MCN機構??梢哉f場景多,鏈條長,個性化需求多種多樣。一個健康、高效運轉的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一定是上下游相互融合,相互包容充分對接的結果。
一個好的工廠設計,在后端一定會充分考慮生產端與倉庫的有效銜接,倉庫不同渠道客戶的發貨需求,前端考慮原料的入庫暫存需求。以麥當勞為例,他們的漢堡工廠與其物流服務商順新暉的倉庫建在了一個園區,這邊漢堡工廠的成品出庫,就能在順新暉的倉庫入庫發運,大大降低了產品的調撥運輸成本。
05 要發揮技術的價值,倡導數字化和智能化,推動效率提升。
物流作業流程長,涉及角色裝備工具多,如果沒有技術手段的參與,其中的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發揮技術的價值,就是要在物流系統建設、裝備升級、工具優化等方面下功夫。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一樣,實施進度、手段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不能一個標準量下去。而是要在尊重企業自主經營的前提下,通過稅費補貼、創新引導等方式,鼓勵企業因地制宜,搞符合自身企業實際的技術升級。
06 最后的話
降低物流成本雖然復雜,但是全社會們都要行動起來,大家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在規劃好路線圖的前提下,共同推動具體措施的落地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不能非左即右。確保物流降本,不降低物流服務品質,不極限壓縮物流服務的價格,不影響物流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作為政府和各類協會,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做好物流降本的頂層規劃,因地制宜,指導企業做好落地實施,防止在執行過程中的政策過激。切忌拿著政策喊口號,舉辦各類會議論壇,去消費有價值的話題,而不為企業降本增效給出實施在在的支持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