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凍品供應鏈迎來政策和市場認知的雙重利好,有了爆發式增長,資本也開始加碼凍品食材供應鏈。
一、如何做好凍品供應鏈?
1、貨源穩定:在考慮做凍品批發時,我們首要的問題就是貨源穩定。畢竟,沒有貨源,一切都是空談。一定要選擇可靠的供應商,確保貨品的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
2、冷鏈物流不可忽視:凍品的特點就是需要保持低溫才能保持新鮮和品質。因此,我們有自己的冷鏈物流公司,管理服務更到位,確保商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和保鮮措施。
3、庫存管理要得當:凍品的保質期相對較短,在進行凍品批發時,一定要注意庫存管理,要根據銷售情況合理安排進貨量,避免過多的庫存積壓或過期產品的浪費。
4、市場調研不可少:在凍品批發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做好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店鋪的熱銷凍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自家凍品冷鏈每個月都有上新產品,源源不斷更新替換,以保隨時滿足大家所需!
二、餐桌之前的九種角色
從農場到餐桌,任何一種食品的供應鏈可能都不簡單。因為在到達餐桌之前,最多有以下九種角色(環節)可能或需要介入。
供應商:為生產者提供所有生產初級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包括種子、飼料、機械,農藥,殺蟲劑,肥料等等。
生產者:無論是個體生產者或者是大企業, 他們需要面對著天氣,水,土壤和其它各種環境問題的挑戰,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初級產品。
加工者:把生產者提供的初級產品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從最初級的保存加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到滿足最挑剔的消費者的口味要求,形成各種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
經銷者(批發商和零售商):他們連接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在整個經營過程中要符合相關的本地法律法規。這些企業小到夫妻老婆店,大到國際連鎖超市,往往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服務者:這是食品供應鏈中一個特殊而且龐大的群體(酒店,餐館,外賣),它們不一定和批發/零售者有直接的業務往來,但他們也往往連接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經營也得合規)。
消費者:盡管食品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的產品,但每種食品的價值在每個消費者眼里會千差萬別,這也是市場極為廣闊的大食品行業競爭殘酷的根源。
物流公司:為整個大食品供應鏈提供運輸,存儲和保障服務。取決于每種食品的特性,相關的包裝,溫控和防腐要求可能會很復雜。
政府機構(可能還有非政府組織):制定(影響)政策,保障食品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金融機構:為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提供資金相關的各種服務。
所以,針對特定的產品(比如凍品),做一個全供應鏈的梳理,最終厘清整合所有相關環節是做好供應鏈運營的基礎。
三、未來餐飲食材凍品供應鏈
的出路在哪里?
餐飲市場空間非常的龐大,有4萬億餐飲消費市場,供大家取用。餐飲食材競爭激烈,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競爭后,美團、騰訊、阿里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未來餐飲食材凍品供應鏈出路在哪里?
凍品在流通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粗放的大經銷商模式,多層級流通,生產廠家的銷售主要依靠批發商,卻很少直接接觸終端客戶。在供需的時候,兩端數量多不集中,供需也并沒有匹配。凍品的交易方式主要以線下交易為主,信息化水平較低。
凍品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打通流通環節是產業升級的主要方向,而供應鏈進場都是以區域自營式進行,其主要因素是受食材采購行為本身的計劃性和信任基礎等確定。
在凍品行業能否出現行業巨頭,其主要取決于是否占領終端市場。在客戶群體上,大部分都是選擇了中小客戶,其中包括中小餐飲店,社區便利店,菜市場,其中中小餐飲店占80%左右,這些客戶群體特點,采購量較小,分布較零散,存貨周期較短。
而相對于產品多而全的情況下,選擇專注細分行業凍品,既可以有效的把控貨源,也可以提供全程冷鏈物流保證食品質量。
在現今市場下,產銷匹配是企業利益最直接的價值體現。而每種產品可以精選規格不同的品牌,這樣可以滿足80%的客戶需求,另外,企業可以通過集中采購,降低采購的價格,這樣就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然后可以通過城市內部的物流體系保證全程冷鏈。
在過去,很多企業的餐飲定制大多數是大規模連鎖店服務,而小型餐飲的體量較小,另外收益也難以保障,所以就不符合提供定制化服務的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餐飲行業的不斷進步,隨著不同類型的客戶越來越多,未來最核心的企業價值體現,會在開發中小餐飲反向定制市場
-END-